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关中事宜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七
右。臣顷览载籍。
每至理乱废兴之际。必反覆参考。
究其端由。与理同道罔不兴。
与乱同趣罔不废。此理之常也。
其或措置不异。安危则殊。
此时之变也。至于君人有大柄。
立国有大权。得之必彊。
失之必弱。是则历代不易。
百王所同。夫君人之柄。
在明其德威。立国之权。
在审其轻重。德与威不可偏废也。
轻与重不可倒持也。蓄威以昭德
偏废则危。居重以驭轻。
倒持则悖。恃威则德丧于身。
取败之道也。失重则轻移诸已。
启祸之门也。陛下天锡勇智。
志期削平。忿兹昏迷。
整旅奋伐。海内震謺。
莫敢宁居。此诚英主拨乱拯物。
不得已而用之。然威武四加。
非谓蓄矣。所可兢兢保惜。
慎守而不失者。唯居重驭轻之权耳。
陛下又果于成务。急于应机。
竭国以奉军。顷中以资外。
倒持之势。今又似焉。
臣是以疚心如狂。不觉妄发。
辄踰顾问之旨。深测忧危之端。
此臣之愚于自量。而忠于事主之分也。
古人所谓愚夫言之。而明主择之。
惟陛下幸留听焉。臣闻国家之立也。
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又闻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
臂之使指。则大小适称而不悖焉。
身所以能使臂者。身大于臂故也。
臂所以能使指者。臂大于指故也。
王畿者。四方之本也。
京邑者。又王畿之本也。
其势当令京邑如身。王畿如臂。
四方如指。故用则不悖。
处则不危。斯乃居重驭轻。
天子之大权也。非独为御诸夏而已。
抑又有镇抚戎狄之术焉。是以前代之制。
转天下租税。委之京师
徙郡县豪杰。处之陵邑。
选四方壮勇。实之边城。
其赋役则轻近而重远也。其惠化则悦近以来远也。
太宗文皇帝既定大业。万方厎乂。
犹务戎备。不忘虑危。
列置府兵。分隶禁卫。
大凡诸府八百馀所。而在关中者殆五百焉。
举天下不敌关中。则居重驭轻之意明矣。
承平渐久。武备浸微。
虽府卫具存。而卒乘罕习。
禄山窃倒持之柄。乘外重之资。
一举滔天。两京不守。
赖经制。颇存典刑。
彊本之意则忘。缘边之备犹在。
加以诸牧有马。每州有粮。
肃宗得以为资。中复兴运。
乾元之后。大憝初夷。
继有外虞。悉师东讨。
边备既弛。禁戎亦空。
吐蕃乘虚。深入为寇。
故先皇帝莫与为禦。避之东游。
是皆失居重驭轻之权。忘深根固柢之虑。
内寇则崤函失险。外侵则汧渭为戎。
于斯之时。朝市离析。
事变可虑。须臾万端。
虽有四方之师。宁救一朝之患。
陛下追想及此。岂不为之寒心哉。
尚赖宗社威灵。先皇仁圣。
攘却丑类。再安宸居。
城邑具全。宫庙无霣。
此又非常之幸。振古所未闻焉。
足以见天意之于皇家。保祐深矣。
故示大儆。将宏永图。
陛下诚宜上副天心。下察时变。
远考前代成败。近鉴国朝盛衰。
垂无疆之休。建不拔之业。
今则势可危虑。又甚于前。
伏惟圣谋。已有成算。
愚臣未达。敢献所忧。
先皇帝还自陕郛。惩艾往事。
稍益禁卫。渐修边防。
是时关中有朔方泾原右三帅。以捍西戎
河东太原全军。以控北虏。
此四军者。皆声势雄盛。
士马精彊。又徵诸道戍兵。
每岁乘秋备塞。尚不能保固封守。
遏其奔冲。京师戒严。
比比而有。陛下嗣膺宝位。
威慑殊邻。蠢兹昆夷。
犹肆毒蠚。举国来寇。
志吞岷梁。贪冒既深。
覆亡几尽。遂求通好。
少息交侵。盖缘马丧兵疲。
务以计谋相缓。固非畏威怀德。
必欲守信结和。所以历年优柔。
竟未坚定要约。息兵稍久。
育马渐蕃。必假小事忿争。
因复大肆侵掠。张光晟又于振武诱杀偫胡。
自尔已来。绝无虏使。
其为嫌怨。足可明徵。
借如吐蕃实和。回纥无憾。
戎狄贪诈。乃其常情。
苟有便利可窥。岂肯端然自守。
今朔方太原之众。远在山东
神策六军之兵。继出关外。
傥有贼臣啖寇。黠虏窥边。
伺隙乘虚。微犯亭障。
此愚臣所窃为忧者也。未审陛下其何以禦之。
侧闻伐叛之初。议者多易其事。
佥谓有征无战。役不逾时。
计兵未甚多。度费未甚广。
于事为无扰。于人为不劳。
曾不料兵连祸拿。变故难测。
日引月长。渐乖始图。
故前志以兵为凶器。战为危事。
至戒至慎。不敢轻用之者。
盖为此也。当胜而反败。
当安而倒危。变亡而为存。
化小而成大。在覆掌之间耳。
何可不畏而重之乎。近事甚明。
足以为鉴。往岁为天下所患。
咸谓除之则可致升平者。李正已李宝臣梁崇义田悦是也。
往岁为国家所信。咸谓任之则可除祸乱者。
朱滔李希烈是也。既而正已死。
李纳继之。宝臣死。
惟岳继之。崇义卒。
希烈叛。惟岳戮。
朱滔携。然则往岁之所患者。
四去其三矣。而患竟不衰。
往岁之所信者。今则自叛矣。
而又难保。是知立国之安危在势。
任事之济否在人。势苟安。
则异类同心也。势苟危。
舟中敌国也。陛下岂可不追鉴往事。
惟新令图。循偏废之柄以靖人。
复倒持之权以固国。而乃孜孜汲汲
极思劳神。徇无已之求。
望难必之效。其于为人除害之意。
则已至矣。其为宗社自重之计。
恐未至焉。自顷将帅徂征。
久未尽敌。苟以藉口。
则请济师。陛下乃为之辍边军。
环卫。虚内厩之马。
竭武库之兵。占将家之子以益师。
赋私养之畜以增骑。犹且未战。
则曰乏财。陛下又为之算室庐。
贷商贾。倾司府之币。
设请榷之科。关辅之间。
徵发已甚。宫苑之内。
备卫不全。万一将帅之中。
又如朱滔希烈。或负固边垒。
诱致豺狼。或窃发郊畿。
惊犯城阙。此亦愚臣所窃为忧者也。
未审陛下复何以备之。以陛下圣德君临。
率土欣戴。非常之虑。
岂所宜言。然居安备危。
哲王是务。以言为讳。
中主不行。若备之已严。
则言亦何害。傥忽而未备。
又安可勿言。臣是以罄陈狂愚。
无所讳避。罔敢以中主不行之事。
有虞于圣朝也。惟陛下熟察之。
过防之。且今之关中
即古者邦畿千里之地也。王业根本。
于是在焉。秦尝用之以倾诸侯。
汉尝因之以定四海。盖由凭山河之形胜。
宅田里之上腴。弱则内保一方。
当天下之半。可以养力俟时也。
彊则外制东夏。据域中之大。
可以蓄威昭德也。豪勇之在关中者。
与籍于营卫不殊。车乘之在关中者。
与列于厩牧不殊。财用之在关中者。
与贮于帑藏不殊。有急而须。
一朝可聚。今执事者先拔其本。
弃重取轻。所谓倒持太阿。
授人以柄。议制置则彊干弱枝之术反。
语绥怀则悦近来远之道乖。求诸通方。
无适而可。顾臣庸懦。
窃为陛下惜之。往者不可追。
来者犹可补。臣不胜恳恳忧国之至。
辄敢效其狂鄙。以备采择之一端。
陛下倘俯照微诚。过听愚计。
使李芃东洛。怀光救襄城
希烈凶徒。势必退衄。
则所遣神策六军士马及点召节将子弟东行应援者。悉可追还。
河北既有马燧抱真。固亦无藉李晟
亦令旋旆。完复禁军。
明敕泾陇邠宁。但令严备封守。
仍云更不徵发。使知各保安居。
又降德音。劳徕畿甸。
具言京辇之下。百役殷繁。
且又万方会同。诸道朝奏。
恤勤怀远。理合优容。
京城及畿县所税间架榷酒抽贯贷商点召等。诸如此类。
一切停罢。则冀已输者弭怨。
见处者获宁。人心不摇。
邦本自固。祸乱无从而作。
朝廷由是益尊。然后可以度时宜。
施教令。弛张自我。
何有不从。端本整棼。
无易于此。谨奏。
镇国军节度使李公功德颂 唐 · 张濛
 押词韵第十八部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七
圣唐九叶。皇帝平内盗。攘外夷。建中兴永图。以崇王业。乃命潼关镇国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大夫华州刺史武康郡王李元谅。整兵陇右。分镇京西。朝野䜣以为宜。军州翕而益重。复我洮罕。期在于兹。且谓分星辰之精。山河之灵。彧穆英明。为国而生者也。于是行军司马御史中丞董叔经。以州人感公救其涂炭。公拯其瘥疠。露表偫言。赞于云堤曰。臣闻鼓天下之大节。莫先于忠义。却天下之大难。莫出于才能。奏勋庸。播金石。以为天下表。莫盛于碑版。然则陛下宗臣元谅。雄杰英勇。沈断明谋。虎身之望夙成。龙额之封果及。武齐七德。而克用为模。文有九功。而能举为法。故炳烛方召。秕稗韩彭。桓桓然徇国之功。皆可揭而昌言也。昔陛下薄狩郊甸。爰幸巴梁。蛇虺畜而毒生。豺狼饱而害作。内奰宫阙。党与诪张。何望之垦掘咸林敬缸窥觑蒲坂。同逆相扇。倾陷巨州。元谅时以散员。副戎关镇。无一廛之土。无一旅之众。感愤而发。招辑白徒。斩贼使于潼津。破贼将于敷谷。乘胜连击。遂克城池。闾阎载安。室家相庆。此其徇国之功一也。勇夫重闭。以备不虞。创绩墉堤。是徵板干。环回裹于修郭。延袤臷于通衢。冀防驰突之锋。庶窒搜牢之掠。四封辐辏。不震不惊。益凶竖东顾之忧。壮义夫西讨之势。此其徇国之功二也。州之器备。自昔其空。乃剔镬鼓为兵。撤毡彯为甲。剡蒿揉为弩。载箦巩为排。严约誓于五申。肃部队于三令。劳逸斯共。甘苦必分。德以导其怀。刑以齐其力。义以启其愤。忠以发其诚。由是士皆向方。乐公战矣。此其徇国之功三也。籍马蒐乘。补卒济师。始编簿者二千。终载书者一万。进次昭应。禀命于副元帅之军。列屯兴泰。分迾于尚可孤之垒。元凶恃众。犯我中营。或靡旌而来。或掉鞅而去。因其去也。霆激飙冲。分翼夹驰。邀覈其阵。血斗浐川之水。尸膏灞岸之田。狡势迷穷。不能复振。此其徇国之功四也。苍茫御苑。横矗长云。摧百堵而洞开。拥三军而径入。姚令言望旗而溃。张光晟弃甲而奔。彀骑争追。若燎于薮。贼泚忧迫。躬率全军。驱其恟恟之徒。挥我堂堂之众。一鼓而北。窜死真宁。氛祲廓而黄道清。腥秽消而彤庭肃。顿师章敬。都邑晏如。迎大驾复于咸秦。还大兵散于阴晋。此其徇国之功五也。李怀光阻河拒命。窃弄戈鋋。北连绛台。南抵黄巷。选朔方之健将。保朝邑之离宫。陛下特诏攻围。重鞠戎旅。总于经略。丕冒平凉。或掎击其救兵。或邀绝其餫卒。力殚命窘。因乃求降。未歼当道之豺。且磔吠篱之犬。此其徇国之功六也。进屯河县。接逻官桥。虽竹缆已焚。而水口将渡。大憝知窘。犹怀斗心。乘时出奇。幸于有胜。迟明遇伏。卒以无归。恚蹙穷城。因绞中阁。三条以谧。三辅斯宁。此其徇国之功七也。戎羌不道。俶扰西陲。骤掠邠泾。深入盐夏。狃其横猾。溽暑仍留。苟不用权。若何攘暴。乃励我鹰扬之旅。乘其马瘠之时。张皇军形。缓俘令逸。然后排烽结队。加灶翻营。师未逾于洛源。寇已还于河曲。此其徇国之功八也。婪婪藩虏。匿诈求和。重违修好之言。用许寻盟之约。诸军毕会。是烛沈疑。陈其不诚。请以为备。且曰。古者诸侯相见。兵卫不撤。警也。今犬羊反覆。未可以端拱待之。乃距平凉二十里所。栅为壁。堑为壕。设晋师敖前之伏。修楚臣劲后之殿。练锐三千。涉泾式遏。既而升坛将歃。果以恶来。声若河翻。势如山进。望我旗鼓。惊眙而还。禦侮之道既宏。折冲之威亦著。此其徇国之功九也。良原县间在泾陇。西压穷边。罹彼烟尘。剪除荆棘。事未经启。密命兴功。遂发轸而遽行。即建标而特起。恢其制度。峻以规模。役不二旬。隐然岳立。乃修庐井。乃辟田畴。商旅载通。流庸偕附。烽堠交于塞表。保障连于峡右。虽周筑虎牢。汉凭马邑。式遏乱略。曾何足云。此其徇国之功十也。朝廷所以降丕命。策高勋。重位以崇之。丰爵以荣之。歌钟以乐之。邸宅以宁之。自建中以来。卫社稷之臣。秉旄钺之将。除宰辅董戎外。其孰能畴匹于此哉。况明允豪贤。勤于理要。清恕以康黎献。简恤以裕公私。推信诚。宏敬让。薄九赋。励三农。抑浮窳之风。兴廉正之教。一年而人知禁。二年而人知惠。三年而人知爱。四年而人知诵。夫然。又安可使懋功昭德。沈隐无闻者欤。愿听华人。篆之乐石。制曰可。于是耆寿荔非升古沙门释僧惠道士游方外等。千乃心。万乃口。喜从所欲。祈我笔端。乃约奏章。以纂成绩。公本姓安氏武威姑臧人。盖黄轩帝孙。降居安息高阳王裔。留宅姑臧仆射元魏之股肱。武卫巨唐之牙爪。世济其贵。公又昌明。而弱岁羁孤。感于知己某某之族。从骆统之姓。镇潼关五年矣。既申武节。克建戎勋。天子以敦淳可亲。诚明可信。更名赐氏。以昭实焉。书所谓践修厥猷。灵承多宠者矣。若夫校功王府。撰侯家。虽冯异扬言。已传徽于昔岁。而吉甫作颂。庶宏美于今辰。词曰。
洸洸武庸兮有虔秉钺。即戎临敌兮原火烈烈。
队如星兮阵如雪。进如流兮止如臷。
转电激兮冲风发。坏苑垣兮复宫阙。
既东征兮又西伐。鼙鼓雄兮才气杰。
涤昏霾兮扫妖孽。河渎清兮渭源澈。
功既成兮恩亦结。倚铁防兮赉金穴。
华山丽兮敷水澨。惠汪濊兮威凛冽。
庶氓安兮偫盗绝。舞稚童兮歌大耋。
城窣云兮营偃月。望麾幢兮想旌节。
树丰碑兮颂英哲。词不愧兮勋不灭。
唐故右神策护军中尉右街功德使开府仪同三司右武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乐安县开国公内侍省少监致仕赠扬州大都督府孙公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八
元和元年冬十月内省少监致仕孙公寝疾。薨于京师广化里私第。享年若干。十有一月。有诏追赠扬州大都督。法赙布绢。各以百数。明年十一月。葬于泾阳县之某原。命妇诸孤。家老故吏。以服劳诏禄恩华庆赏之不可以不识也。请镂丰碑。楬于鲜原云。唯圣唐仁泽汪濊。威灵燀耀。乃法辰象。以严武师。惟肃宗创新军于北落。克靖患难。惟德宗中护于内朝。而为总制。翊宸严以宣七德。正师律以张四维。勤劳警巡。柬拔忠厚。不失于正。克保其终者。惟公有焉。公讳荣义。字某。其先吴郡人也。轩裳延耀。本冠邦卿。版籍推迁。幸来京毂。今为京兆泾阳人。曾祖翣。皇右金吾卫中候。祖庭玉。赠兖州刺史。父知吉。皇开府仪同三司右领军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魏国公。或徼循筮仕。道在安卑。或麾节加恩。义彰追远。以至于先公贵位。名重前朝。宏内省之事任。受大封之徽命。承休袭庆。终践代官。裕蛊教忠。备遵家法。公端良谨重。洁白详明。事无尤违。心必诚信。至德中。策勋至上柱国。起家掖庭局监。转掖庭局丞宫闱局令。再为内谒者局。叙品至朝议大夫。恩锡章服。又加中散大夫。贞元十七年充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判官。才浃辰。迁内常侍。充副使。越翌日。兼右街功德副使十九年右骁卫将军。充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右街功德使明年有诏知内侍省事。岁中加特进右武卫大将军封乐安县开国男德宗弃天下。顺宗谅闇。整训爪牙。勤宣翼戴。进骠骑大将军。益封乐安县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今皇帝践祚。以年疾加侵。固辞戎政。重违诚恳。恩礼旧劳。拜开府仪同三司。既积沈恙。累章陈乞。乃下优诏。遂其致政之请焉。初公以大历中奉使交广。裔夷啬祸。有梁氏寻氏聚为寇𣀮。公与守臣决策。潜师尽殪。南服以清。厥猷茂焉。建中中将军许庭游将命北蕃。公为之介。属张光晟暴毙。其众与阴方为仇。野心烦言。将逞憾以报。才全智免。终靡盬而归。俄而希烈干纪。淮濆不靖。受中旨。合兵符。取桂岭湘川之众。益汉阳夏口之镇。以当剧贼。且护成师。收应山。援安陆。凡鄂之成绩。公有助焉。寻又监庆州行营兵马。皆奋策画。用宁边鄙。暨夫拊循爪士。参赞禁营。乃升副车。超践中尉。讲军志。循武经。比诗人祈父之职。得易象贞师之义。承睿谋以决胜。授偫帅以懋功。肃肃然安人而禁暴。雄雄然由中以制外。积劳不伐。受宠若惊。恩波深而守以慎惧。爵禄厚而不萌侈汰。其或方国问遗。岁时交欢。公曰。有齿以焚。古人所诫。无胫而至。廉士不居。外不易于人。中不易其操。泛然虚受。悉助军实。强力匪懈。推诚在公。或籍在行閒。而法干吏理。苟书所至。必械系送之。心无私焉。直而后已。当亲重之任。护腹心之臣。入近天子之光。出列诸侯之上。岂徒然哉。先魏公信向释氏。薰修心法。尝于邑里奏建宝应众善寺。五代之壤树依焉。至公又请于寺内置无垢净光法华三院塔额。檀施臧获。为净人者十辈。所以修先志。所以崇佛乘。孝子信士。斯为至矣。昔汉室以灌婴谒者随何护军。正伯参珥貂之制。环列据衔珠之重。骠骑仪同。品皆第一。护封益食。事轶常均。及屏去熏灼。翛然恬旷。家居得谢。以至没身。其动也。本兵柄而不可犯。其静也。冥道枢而无所累。纳忠循理。议者嘉之。前夫人郭氏。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全羽之女。克恭妇道。不幸先没。今夫人东平郡吕氏。柔嘉有仪。昼哭遵礼。奉终诚信。以前夫人祔焉。长子某次子某官某等。棘心雪泣。衔恤无怙。趋承轩禁。嗣续忠劳。公之兄前保寿寺上座内供奉监义大德道系。舍筏之宗。已超学地。在原之痛。犹切孔怀。公之弟某官某等。同气联华。致美有裕。忍哀襄事。先远是图。龟兆告猷。刍灵启路。卜佳城于此室。体魄焉依。转乐石于他山。声尘斯在。铭曰。
大君御极,修理百职。
抑抑乐安,逢时竭力。
超侍轩墀,抱公绝私。
乃将命令,以会师期。
保合诚信,周旋险夷。
韬钤讲贯,印绂葳蕤。
帝座之西,星文昭晰。
钩陈之北,武旅森列。
为之总制,所以关决。
凡在拊循,士皆感悦。
委重三朝,成功九霄。
退身崇让,息偃迢遥。
逝川阅水,截道惊飙。
恩崇幢盖,吹咽笳箫。
泾流汤汤,谷水池阳
旧邱崇冈,若斧若堂。
宰树如云,仁祠在旁。
刻铭于兹兮,永永不忘。
李晟收复西京露布 唐 · 于公异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三
神策军京畿渭北商华鄜坊丹延等州兵马副元帅李晟
于苑墙内神麚仓东南连白苑破逆贼朱泚兵马。
收复上都露布事。
尚书兵部
臣闻春司生荣。
秋主杀伐。
若终始煦妪。
则不能成岁功。
仁则顺成
暴则残灭。
若一贯邪正。
则不能建大中。
是以春秋序行。
则通天和而充气母。
德刑具举。
则协王道而经彝伦。
乱由是除。
兵不可去。
尧舜禹汤之德。
统元立极之君。
或制五兵。
或张九伐。
盖欲攘削奸寇。
乂安生灵。
补雍熙之未洽。
佐声教之不暨。
有以然者。
抑实为何。
伏惟皇帝陛下溥博法于乾坤。
贞明侔于日月。
陶埏六合。
表正万邦。
高祖太宗之耿光。
肃宗代宗之丕烈。
自纂承前绪。
高居穆清。
率土承有截之风。
怀生无不遂之性。
顷者边鄙或耸。
干戈爰设。
有征无战。
许蔡傒首领之诛。
陆梁背诞。
泾原生肘腋之变。
逆贼朱泚
所以委身凶德。
假翮奸徒。
荧惑我生人。
僣贼我神器。
聚为起秽之物。
腥彼宫闱
散作旬始之妖。
孛于躔次。
先皇帝怀柔河朔
敷佑下人。
录其率化之绩。
优以登贤之礼。
恩泽汪濊。
集凡庶之风。
名器熏灼。
加阘茸之质。
冀革桀蹠。
将驯大和。
殊不知恶木生槎蘖之荑。
猰狗吠豢牢之主。
顷属銮舆顺动。
郊畿驻跸。
乃啸凶命丑。
阻兵安忍。
长戟指阙。
流矢射天。
穿高墉以鼠牙。
毒王师以虿尾。
罪浮羿浞。
恶贯枭獍。
是以万方愤怒。
九服嚣腾。
思齿剑者。
投袂而兴。
争剚刃者。
不期而会。
属贼臣伺衅。
阴贷凶谋。
既缓雷霆之诛。
遂延顷刻之命。
臣是用祗承睿算。
恭行天罚。
摄衣登坛。
明君亲之大义。
祃牙飨社。
假神祇之幽赞。
今月二十五日
总领师徒。
直趋都邑
略灞浐以扬旆。
瞰苑囿而下营。
土濠云舒。
木栅林植。
养威蓄锐。
直殄元凶。
卧鼓偃旂。
犹轻小利。
贼初陵犯。
略以芟夷。
谓其气竭而来归。
尚敢尸居而作固。
敌若可纵。
师多奚为。
至二十七日。
会诸将于中权。
占胜风于大旆。
未鼓而人心粗励。
先庚而军令凝严。
各怀报主之诚。
尽淬复雠之刃。
臣知其可用。
遂此疾驱。
五月二十八日寅时
华州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神策行营商州节度使御史大夫尚可孤军副使都知兵马使御史大夫吴诜都虞候御史大夫邢君牙京西行营都知兵马使检校刑部尚书孟涉右厢兵马使御史大夫康英俊陇州节度右厢兵马使郭审金权文成神策行营商州节度都虞候元俊等。
承命于牙旗之下。
分麾于辕门之外。
将士等超乘贾勇。
免冑启行。
夹川陆而左旋右抽。
抵邱陵而浸淫布濩。
声塞宇宙。
气雄钲鼓。
陈兵于光泰门外。
悉锐于神麚仓东。
缭垣坌以成尘。
滋水涸而为地。
左广未归于旧垒。
前偏已交于贼锋。
若降于天。
若出于地。
贼将姚令言廷芝等。
志怀僄狡。
心尚凭陵。
作忠尽谋。
力则不及。
怙乱贼义。
气则有馀。
势如飙驰。
众若蜂集。
横列坚阵。
势连高冈。
犹张蹭蹬之鳞。
更举螳螂之臂。
衙前兵马使御史大夫王佖知牙官兼刀斧将兼御史中丞史万顷等。
自相誓约。
又合军声。
指麾而貔兕作威。
感激而风云动色。
遂先登进击。
深入合攻。
七擒连发而星驰。
两翼旁张而云合。
霜刃吐光而挥霍。
鼍鼓腾声而隐辚。
贼方土崩。
我乃霆击。
乘其踣藉。
遂至于上兰。
取彼鲸鲵。
直通乎中禁。
叚诚谏贼之心膂。
既就生擒。
沈厚运贼之羽毛。
终制死命顾其系颈求活。
投戈乞降。
崩腾于榛莽之閒。
震慑于旌麾之下。
臣以其今染污俗。
昔实平人。
推赤心以如初。
敷王化而咸一。
姚令言等力捍王师。
退而复合。
恶乌将坠。
尚顾危巢。
妖狐就擒。
犹守旧穴。
自卯及申。
拒而复攻。
欢噪之声。
山倾而河泄。
鼓鼙之气。
霆斗而电奔。
屏翳发向敌之风。
回禄扇燎原之焰。
马逸不止。
人怒未舒。
既自北而徂南。
竟舆尸而折首。
又使决胜军节度使工部尚书唐良臣右厢兵马使御史大夫赵光铣义武军兵马使杨万荣左步军使御史大夫孟日华马军将田子奇霍去憞郝觐华州节度使左厢先军兵马使马英华右先锋兵马使神策行营商州节度兵马使贾值金右厢左都虞候望都等。
马步为副。
势均破浪。
攻甚决河。
虽其恃武库之五兵。
凭宫垣之万雉。
及兹剪灭。
才欲乘陵。
曾无鐏刃之锋。
已失籓篱之固。
遂生擒伪署侍中董泰中书侍郎平章事蒋镇左仆射同平章事张光晟兵马使李希倩敬釭等。
逆贼朱泚与同恶姚令言廷芝等。
轻骑走出。
臣已遣兵马使田子奇等追蹑。
计即枭夷。
臣窃以此贼包藏逆谋。
参会凶德。
祲沴其气。
豺武其心。
背先皇亭育之恩。
伤陛下元默之化。
汉之莽卓。
未足等夷。
晋有敦元。
自当超轶。
子暴其父。
阴祲于阳。
自古未有如之大者也。
或者上天之意。
申儆于巨唐。
中兴之期。
光启于陛下。
然则王师奋伐。
势无驻于建瓴。
丑类抢攘。
功有轻于折箠。
犹逃密网。
尚反只轮。
诚当尽敌之时。
更发追亡之骑。
且稽分体。
未即燃脐。
快亿兆之欢心。
荡宗社之深耻。
即当枭戮。
用申刑典。
今已肃清宫禁。
祗谒寝园。
钟簴不移。
庙貌如故。
盖为宸极之所垂祐。
列圣之所雄都。
神扶业业之倾。
天降穰穰之福。
不然。
岂免于毁之患。
崩剥之虞者哉。
此皆上天降鉴。
睿虑潜施。
制兵要于事先。
规雄武于彀内。
再造可封之俗。
因櫜不战之功。
武右文
销锋铸镝。
澹乎华胥之代。
冥然葛天之风。
臣谬寄台司
幸当统帅
吉甫之文武。
缺却縠之诗书。
此皆诸众叶心。
偫帅宣力。
非臣庸琐。
敢自矜大。
臣不胜庆快之极。
谨差监军使王敬亲牙官御史大夫符偫王邵张少引谨奉露布以闻。
为汉中宿宾撰其故府君行状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左金吾大将军御史大夫上柱国河南县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赐紫金鱼袋赠太子少保柳公行状。
曾祖该,皇任陵州录事参军陵州刺史
祖岑,皇赠秘书监
父潭,皇太仆卿驸马都尉司空
状。
公讳晟。
其先河东人
肃宗时诏取儒贤配主。
其父以门叶中选。
太仆卿
和政公主
主及太仆继丧。
而公年始十二。
孝闻宫姻。
既去丧。
代宗怜之。
召养宫中。
令与皇子诸王俱受学。
故公得通籍中禁。
诏以吴大瓘为之师。
又以大瓘子通元通微为助教
令十日考学绩。
劝所进。
乾元初尚舍奉御
得归故邸。
又诏吴大瓘通微通就舍授学。
广德中检校太常卿
赐佩金鱼。
德宗即位
以公故奉铜辇。
将欲加赐迁官。
未几而属车驾西狩矣。
公徒走会难奉天
因泣奏曰。
臣愿得尺诏。
持而东入都。
购其豪人以为效。
德宗奇其忠。
赐诏如奏。
公于是佣装入贼军中。
见贼伪右将军郭常左将军张光晟
公说曰。
阴潦之灾。
鱼鳖游其墀坛。
即扬光赫明。
是辈不知枯挂之地者。
公等宁能从其挂哉。
乃出诏示常等。
皆捧诏伏。
与誓约所归。
未及期。
会枢籍宦臣朱既昌阴以公之状飞告泚。
遂为泚捕系。
定死矣。
泚诘二将。
词不伏。
即徙于外狱。
稍宽之。
有顷。
贼兵累败。
守吏益怠。
公因其共系者十馀人谋。
相与脱其锢。
瞢而走之奉天
德宗为之抚背流涕。
明日。
宸舆幸汉中
公奉辔至南梁
还拜原王府长史
贞元六年改嘉王府长史
岁馀。
林舍人吴通元谪死。
公为疏陈雪。
再进不得命。
公之季止公曰。
上方怒。
宁可为也。
公不听。
公章卒三贡。
于是德宗寤之。
谓公见义不回。
赐书宠劳。
竟雪通元。
澧州别驾
十一年入为少将作。
永贞初大将作。
朝请大夫
起崇陵功。
检校左常侍居使内作。
河东县开国子
食邑五百户。
又加银青光禄大夫
起澧陵功。
上柱国
元和初
西蜀叛。
发岐陇邠泾朔方太原山东六郡之卒。
皆属长武军。
诏以高崇文讨之。
既诛。
三蜀大困。
汉中最险狭。
益不能赈输所奉。
中朝以器用当济。
遂拜工部尚书御史大夫
节帅汉中
始诏诸征蜀卒各还故部。
而独以汉中卒三千人移戍梓州
其卒以为始去父母乡里。
既劳而归。
及境乃不得见其闾。
亦以功自赖。
今则徙之。
谓若谪耳。
皆锋奋食所。
引刃援弓。
迫中贵人。
时公行未及郡。
闻之。
遂疾驱倍走。
往其所。
先劳其苦心。
劳已。
乃问曰。
君等何以而成功乎。
俱曰。
某等伐辟耳。
又问。
辟何以而得伐。
俱曰。
骄不受指于天子。
公曰。
君等既知辟以不受指而得伐。
又亲灭之而得功。
反不受指耶。
今即不受指。
即受灭矣。
于是卒皆免冑匍匐。
遂从所徙。
岁馀。
入为大将作。
使匈奴
先是戎相出视国使。
必自据偃。
以相辱傲。
公知之。
乃先谓曰。
闻若等皆以去信为强。
亡礼自大。
礼信不为。
诚不仁也。
何足奉吾国乎。
于是单于王贵人闻之
愕然失恃。
皆莫能词。
见则改容跪伏。
遂致天子之命。
约信成礼而归。
金吾右将军
始得居公爵。
封千五百户
加为大金吾
九年户部尚书
以大金吾左将军
元和十三年三月九日殁。
享年六十九。
上闻之。
一日废听奏诏。
命从官临吊之。
赐赙粟帛。
赠太子少保
公强辩多学。
谦下好问。
因危而致其节。
见义不顾其私。
输公之急。
某从僚其门。
备得前行。
谨以所闻所见。
实录于斯。
谨状。
元和十四年七月十七日状。